怎样治猪蛔虫病

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。流行较为普遍,不仅影响猪体的生长发育,严重的还可引起死亡,尤其危害3~6个月龄的仔猪,猪蛔虫的成虫是1种淡黄白色或淡红色、圆柱状的大型线虫。雄虫体长为12~15厘米,尾端向腹面弯曲,雌虫体长为20~40厘米,尾端尖直,雌蛔虫产出大量虫卵(1条雌虫1昼夜可产妇10万~20万个虫卵),随病猪的粪便排到体外后,在适宜的温度、湿度和充足氧气的环境中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。当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被感染,在小肠内虫卵壳经过小肠液的消化,溶解,卵虫的幼虫逸出,钻入肠壁毛细血管,随血循入肝,或少数的钻透肠壁,从腹腔移行至肝,再经血循经心脏到肺脏。幼虫在肺壁毛细血管或肺泡腔内继续脱皮生长后,经细支气管、支气管移行到咽,再经口腔被吞咽到消化道,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。自猪吞食感染性虫卵到发育成为成虫需经2~2.5个月,猪蛔虫的成虫可在猪的小肠腔里寄生7~10个月。被病猪粪中的猪蛔虫卵污染的外界环境如土壤、饮水饲料和其他物体,健康猪吞食了这些污染物中的感染卵而得到感染。

(一)病状猪感染了猪蛔虫后的发病情况与猪体年龄、营养状况有关,营养状况好的,体质健壮的不显症状,3~6个月龄的幼猪症状较明显,生长发育受阻,逐渐消瘦,贫血,下痢及粪中常有蛔虫,仔猪常因幼虫在体内移行而引起蠕虫性肺炎,主要表现为咳嗽,体温升高,呼吸加快,饮食不振等,严重感染时,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呕吐、流涎、精神沉郁等。成虫大量在小肠内,可发生肠炎、肠阻塞和肠破裂。若钻入胆管,可表现黄疸等,因虫体的毒素作用,可能引起仔猪痉挛,皮疹等过敏表现。

(二)诊断除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外,可采取实验室坚持和尸体剖检。

1、实验室检查取被检粪便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集法,做粪便虫卵检查。猪蛔虫卵大小为60~70微米×40~60微米,受精卵呈黄褐色短椭圆形,卵壳较厚,最外层为凸凹不平的波浪状。未受精卵的形状稍长,卵最外层薄而不整齐。

2、尸体剖检解剖猪体,在小肠里发现成虫。为了发现哺乳期仔猪的早期蛔虫病,可取肺脏和肝脏,用幼虫检查法幼虫,以求确疹。

(三)防止方法

1、预防加强对猪的粪便管理,做到定期清扫,以保持猪圈和运动场清洁,防止猪吃到猪蛔虫的感染卵,对怀胎初期的(应慎用)、2~7个月龄的小猪,应分次进行药物驱虫等。即在断奶后驱1次,以后每隔1.5~2个月再驱虫1次。以减少仔猪体内的载虫量。

2、治疗

(1)兽用敌百虫:口服两按每公斤体重0.1克,但总量不超过7克,拌入饲料中,空腹喂给,若病猪体弱者。可按每公斤体重0.15克,分为两次喂服(间隔半天)。怀孕母猪忌用。

(2)驱蛔灵(哌哔嗪):按每公斤体重用枸橼酸哔嗪0.3克,或磷酸哌哔嗪0.25克,每天1次,连服2~3次。

(3)驱虫净(四咪唑):按每公斤体重15~20毫克,拌入料中饲喂。